今天上午,来自江苏泗阳县的特困少年和来自西藏的藏族少年走进纪念馆。这些孩子大多是第一次走出大山、走出村镇。在纪念馆中,他们经历了人生中很多个“第一次”。

第一次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献花默哀,传承爱国情怀;第一次撞响和平大钟,在钟声中回望历史;第一次走进纪念馆,了解到许多在书本中看见的抗战烈士……




小镇少年:“更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含义”



上午8:30,来自泗阳县的40余名特困儿童抵达了今天的第一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里庄严肃穆,在车上嬉笑的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他们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撞响和平大钟,并参观了公祭广场和《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20230413_085603_000.jpg

这些孩子都是五年级,属于低保、特困救助供养、孤儿等特殊困难儿童。泗阳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董耀文介绍:“此次南京研学之行将带领孩子们参观纪念馆、南京博物院、南京理工大学等地,开拓他们的眼界,让他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发展,也让他们从小树立自立自强的人生态度。”

在约翰·马吉拍摄的历史影像前,12岁男孩臧雨晨驻足良久,“看见曾经的中国遭受日军侵略,我更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含义。我要好好学习,学到一身本领,报效祖国。”



20230413_085603_002.jpg
在存放各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或集体屠杀遗址泥土的玻璃罐前,12岁女孩史雨昕踮着脚尖看文字介绍。她说:“这次参观让我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变得立体起来,我希望下次能带着同学和朋友一起来参观。”




20230413_085603_003.jpg




藏族少年用藏语留言:“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跨越千山万水,从拉萨到南京,全程超过3000公里。从拉萨一路向东,不到70公里处,有一座藏语意为“天边之乡”的小城——墨竹工卡。

上午9:30,来自墨竹工卡县的8名小学生们来到纪念馆,孩子们面颊黑红、眼神淳朴,他们目前都在尼玛江热乡中心小学上四年级或五年级。


20230413_085603_004.jpg


来自西藏的带队老师郝慧娟说,南京市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此次带领墨竹工卡县的孩子来南京研学,让这些来自大山里的孩子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领略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魅力,也体验六朝古都深厚的历史底蕴。
12岁的欧珠旺姆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前驻足许久。她说:“我曾在语文书上学到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今天第一次来到纪念馆,我想记住每一位幸存者爷爷奶奶的样子,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 

20230413_085603_005.jpg


此次纪念馆之行,激发了12岁男孩旦增拉布学习知识、探索历史的兴趣。他在留言簿上郑重地用藏语写下:“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相信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经种下了一颗珍爱和平的种子。


20230413_085603_006.jpg
20230413_085603_007.jpg